从长城汽车这份生态“造车指南” 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向上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的培育,我国已经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生产国和销售国,领跑全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弯道超车”。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我国正迈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阶段,亮眼的数据背后,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的关键词是“强链”、“创新”、“自主可控”。
作为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的典型代表,长城汽车的CTO王远力出席智能汽车论坛,并发表题为《整车与零部件企业新型供应链关系》的主旨演讲。分享了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长城汽车坚持自研+生态链伙伴的深度合作模式,围绕着新能源、智能化建立了多物种相互作用并持续进化的森林式生态体系,在市场竞争中推动自身逐步实现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跃迁的同时,也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发展 “打了个样”。
目前,长城汽车是中国唯一、世界唯二完成了能源、智能化两大领域扁平化、网络化、去中心化的全产业链布局的车企,形成了完备的产业布局,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组织体系高效协同。
在新能源领域,长城汽车已经构建了业内领先的“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完成了“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的全价值链布局。尤其在车用动力领域,长城汽车确立了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深入布局,加速汽车电动化转型,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
混动技术方面,长城汽车继2021年率先打破合资技术垄断,推出两挡双电机混联DHT技术后,近期又发布了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以三动力源双轴分布的混动“新构型”、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的“新突破”、机电耦合传动系统的“新高度”,实现了“四驱的体验、两驱的价格,四驱的性能、两驱的能耗”,开启全民电四驱时代。
纯电技术领域,长城汽车布局了磷酸铁锂、磷酸猛铁锂、无钴、三元、钠离子、固态等多化学体系的动力电池,拥有电池技术全链路布局优势;此外,长城汽车森林生态体系下的蜂巢易创,围绕“集成、高压、高速、高效”四个维度,构建了M、L两大平台,拥有100 kW到220kW的国际一流的系列化电驱动产品,并研发了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
氢能领域,长城汽车围绕燃料电池和储氢技术主线,实现了“电堆及核心组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组件、四型储氢瓶、高压储氢阀门、氢安全评估、液氢工艺”六大核心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化,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100%,多项技术突破了“卡脖子”行业痛点。
智能化方面,针对智能驾驶技术,长城汽车具备了从感知硬件到计算平台的全域自研能力。如感知硬件领域,长城汽车自研自制了国内首例采用1700万像素感光芯片的车载摄像头,并研制出业内首个媲美激光雷达的高分辨率成像4D毫米波雷达;同时长城汽车还自主研发了高算力平台IDC3.0,平台单板算力达 360TOPS,可持续升级到1440TOPS。同时,长城汽车率先发布了可大规模量产落地的城市NOH导航辅助驾驶产品,它采用“重感知、大算力、轻地图”技术路径,实现了“高速路+城市快速路+城市开放道路”的全场景出行。此外,长城汽车还构建了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MANA 雪湖。目前,长城汽车用户的辅助驾驶行驶里程已经突破3600万公里,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的学习时长,已超过50万小时,虚拟驾龄相当于人类驾驶6.2万年,推动智能驾驶产品快速迭代并向全场景迈进。
针对智能座舱技术,长城汽车以 “1个人机交互设计体系”为设计思维,立足“可扩展算力中枢+自研智能软件”2个可成长基石,围绕“人-车-生活”,搭建场景化的智能服务,联合第三方服务商,打通技术生态、内容生态、服务生态等泛行业资源,实现N个“智能汽车-智能生活-智慧城市”场景无缝衔接,给用户提供全包围式的出行服务体验。其最推出的新一代智能座舱系统Coffee OS 2,已经形成座舱OS、自研语音、自研地图/导航、自研视觉算法等全链路软件自研能力,奠定了可成长、可插拔、生态互换、软硬件兼容的系统基础。
同时为了满足未来高阶自动驾驶需求,长城汽车还是全球首个推出智慧线控底盘的车企。长城汽车智慧线控底盘融合了线控转向、线控制动、CTC、一体化压铸铝车身等核心技术,全面支持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
面对时代变革的风口,长城汽车依托“森林生态体系”,能做到极致的全产业链优化管理及成本管控,极大提升产品力、压缩成本,破除“低价低质”恶性竞争,不断输出像全新Hi4混动技术这样的高性价比产品和技术,打造“低价高质”核心竞争力,成为长城汽车健康发展的坚实基座。相信未来长城汽车森林生态体系将持续发力,在新序列、新渠道、新造型、新技术、新产品的举措下,全面布局智能新能源,以技术为基持续完善产品矩阵,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为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贡献“长城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xnyqccy.com/industry/607.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admin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文
-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