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处落子!新基建战略下的充电网络再出新王牌

分享到:

在充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一直都有新引擎。

而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历经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同时也探索出产业低碳化与生态价值化的新格局。

从车端来看,据公安部2024年度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089.9万辆,年渗透率达47.6%,几近一半,在新能源强国之路上,乘用车全面电动化已势不可挡。

与此同时,伴随着产业进一步演进与发展,高压平台技术已成为车企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超充”也借由大幅提升充电效率的优势,成为其发力布局的领域。招商证券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纯电车型配置800V高压快充已成趋势,预计到2026年,搭载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渗透率将超50%。而在商用重卡逐步电动化的当下,超充也在商用车领域展现更多价值。

然而,据中国充电联盟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345.1万台。而其中功率段在240kW以上的直流桩数量占比为7.92%,仅有13万台。

华为中国数字能源业务总裁孟少云,也在2025华为中国数字能源伙伴大会上分享道:当前,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充电赛道,全电物流时代已开启,交通电动化加速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想要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攀升,除了解决补能焦虑外,在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进入“个位数”的时代,如何打造更好的超充网络,也成为了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下的新一轮竞争点。

▲图源AI

01

避免饮鸩止渴式发展

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需要长期主义

当前,充电行业在增“量”与增“速”之外,还面临着多重结构性矛盾。

首先是设备技术滞后,64%的公共直流充电桩仍是750V及以下的低压桩,无法适配下一阶段800V及以上高压超快充的发展需求;其次是运营效率低下,充电市场中的僵尸桩占比达10%,加之投放了平均寿命仅3-5年的设备,导致投资回本困难。

▲图源深圳光明

如何把握好“量”与“质”的关系?在政策与市场的驱动下,新能源充电行业仍将大有可为。

早在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到:亟需加快相关技术、模式与机制创新,进一步提升充电服务保障能力。而在领跑新能源超充建设的深圳,2024年正式实施了《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长期失效判定规范》,引导运营主体强化充电设备管理,减少充电设施潜在的运行风险。

短期扩张隐患的背后,充电产业有哪些升级路径?

华为数字能源则在“2025充电网络产业十大趋势“中,释放出若干充电发展讯号。如全场景超充化,预计2028年超充将成为主流,存量70%一体桩面临淘汰;物流电动化突破,超充技术将以低成本、高兼容性等优势解决重卡补能瓶颈;光储充智能一体化,通过融合光伏储能系统,提升场站的电网适配性以及运营收益。

02

聚焦降本增效底层逻辑 

“抢攻”光储充一体化 

创造驱动充电行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光储充一体化正从示范阶段迈向规模化商用。对比变压器与线路改造升级带来的较大成本,光储充一体化建设也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超快充。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曾表示。:“相较于传统充电桩企业,光储充一体化模式节省了桩企运营成本,助力可持续发展。”

作为新能源消纳和电网调峰的重要手段,光储充一体化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而通过技术迭代、政策深化及电力市场化改革,光储充也将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光储充项目更将从政策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成为构建"源网荷储"协同生态的关键枢纽。

3月26日,“碳路中国 价值共赢”2025华为中国数字能源伙伴大会在深圳召开。会上,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数字产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型电动出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从愿景展望到实践创新,华为中国数字能源再次为绿色能源产业链的延伸,带来重要增长极。

随着光伏、储能、电动车等迅猛发展,数字能源产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技术、场景、产业加速融合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因此,在电动汽车充电行业战略跃迁的过程中,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产业深度交融的切入点,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无疑也将从单体发展向城市级能源互联网演进。

目光聚焦至深圳,深圳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20万台,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达 76.9%,随之产生的补能需求对充电基础设施和配电网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深圳累计建成超充站1002座、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一体化站也达到100座。

如何放大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源自洽、电网友好、经济集约等优势,充换电研究院也借由中国石油福田笔架山西门光储超充站,发现了一些“关键钥匙”。

03

抓住“好场景”  打造"好前景"

华为落地光储超充标杆案例 

在充电行业如此重资产的投入下,如何才能让运营商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降本增效一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战略到执行都需要有一套高质量的经营系统。充电场站的降本增效,也不仅仅是做减法,还要执行好加法与乘法。

▲中国石油福田笔架山西门光储超充站

坐落于深圳福田笔架山西门停车场的中国石油光储超充站,周边毗邻多个核心商圈,车流量大,规划初期为提升场站翻台率、提高收益,场站选用了华为光储充整套解决方案,具体包括了优化器、逆变器、215kWh储能以及全液冷超充产品。

该站点通过部署3套720kW全液冷超充主机,可同时为28台电动汽车充电。超充终端充电功率最大可达600kW,快充终端充电功率最大可达250kW,充电速度快、不挑车,能够大幅提升充电收入。

对于光储系统的布局,场站采用的华为逆变器及优化器配合50kW装机规模的光伏车棚,有效降低了公园树荫对发电量带来的影响,每年可生产绿电超5万度;场站通过配备华为新一代工商业储能产品,根据环境温度和电池工况自动调整工作模式,最大化节省系统储电能耗,提高系统效率。

据了解,中国石油福田笔架山西门光储超充站,仅用30天便完成投建。2024年10月21日上线以来,目前单枪日均充电量接近400度、全站日均服务车次280辆。储能部分则采用了两充两放模式,充放电效率达到91.1%。

如华为中国数字能源合作伙伴、江苏正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奚文彪于大会上所言:充电市场走向集约化、超快充化和综合化,通过光储超充融合部署,后续将打造多业态,多增益,人性化,体验佳,品质效益领先的综合能源站。

通过蓄势赋能,光储超充一体化还将多点开花。

04

基础设施布局先行

为全电物流发展提供坚实底座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销量已达到60万辆左右,电动化率为20%。业内人士预测,我国商用车电动化率还将快速提升,今年有望接近40%,2030年商用车的电动化率有望与乘用车持平,达到70%左右。

政策层面,中央《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底,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交通领域碳排放集中在公路货运场景,而重型卡车碳排放量占公路货运的比重超过80%。尽管目前我国商用车保有量仅占汽车总保有量的12%,但其碳排放量占比超过55%。因此加快商用车新能源化对于调整能源结构、实现碳中和更为迫切。

而公开资料显示,华为深度参与的“全球首个兆瓦级超充城际物流干线”已于2024年12月在山东率先启动,并将其打造为“全电物流”超充产业标杆。此外,根据华为的规划,2025年还将在全国建设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据了解,华为构建的电动重卡兆瓦级超充物流网还将打造出四大核心优势:低成本、高兼容、易维护、省占地。

▲华为中国数字能源参与启动的山东省货运走廊超充网络建设项目

中长途干线运输是重型卡车的主战场,重卡电动化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在中长途干线运输场景下的全面推广应用。而华为数字能源的一系列动作,势必将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场景下,实现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升级。

◉ ◉ ◉

新能源的积极发展态势下,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高质量发展,绝非是一场新冒险。在这一征程中,行业各方参与者不仅要推动业务的向上增长,还应充分挖掘技术定力,以此来拓宽产业发展边界。

“中国新能源汽车造车已进入2.0阶段,但A级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普及率还不够。当前问题不是智能化发展不够,而是电动化还未被普遍接受。产业界需要加快建设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促进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和普及。在此背景下,华为数字能源将进一步融合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携手业界客户、伙伴,打造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让充电从无序走向集约有序,实现高质量发展。 ”

站在交通变革与新能源革命的交汇点,华为数字能源不断通过硬核科技推动充电产业向纵深处进发。

但为“双碳”目标书写注脚的,一定不只有华为。越来越多的产业选手正涌入赛道,并竭力探索,共同书写美丽中国的绿色画卷。


本文地址:http://www.xnyqccy.com/industry/1247.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作者admin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1074976040@qq.com

快讯

admin

热文

admin
  • 日榜
  • 周榜